人民幣大消息!內地和香港監(jiān)管機構宣布六項措施 深化兩地金融市場互聯(lián)互通
日前,內地和香港監(jiān)管機構宣布六項措施以深化兩地金融市場互聯(lián)互通,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yè)務樞紐地位。中銀香港、匯豐、星展銀行香港、德意志銀行等中外資銀行紛紛行動。有的已落地首單,有的則積極籌備,以抓住新規(guī)帶來的新業(yè)務機會。
增強離岸市場使用人民幣的信心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聯(lián)同中國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宣布新措施,以進一步深化香港和內地金融市場互聯(lián)互通,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yè)務樞紐的地位。
該六項措施事關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進一步優(yōu)化擴容“債券通”(南向通)的安排;發(fā)展利用“債券通”(北向通)債券作為抵押品的離岸人民幣回購業(yè)務;利用“債券通”(北向通)債券作為香港場外結算公司(OTCC)的履約抵押品;兩地支付便利和大灣區(qū)金融便利等。
星展銀行香港全球金融市場主管Jeremy Kok表示,兩地宣布的措施將惠及市場參與者、企業(yè)和投資者,這有助于深化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金融合作,進一步拓寬內地機構投資者的海外投資渠道,并提高境內債券的吸引力,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yè)務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增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星展銀行香港稱其擁有北向和南向債券通做市商資格,以及場外交易能力,將繼續(xù)為客戶提供低成本融資和在該地區(qū)擴展的機會。
中銀香港表示,此番推出的一系列舉措豐富了離岸人民幣產品,優(yōu)化了離岸人民幣市場機制,提升了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從而進一步增強離岸市場使用人民幣的信心,對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滿足境外企業(yè)人民幣貿易融資需求
中銀香港進一步表示,此次人民銀行支持金管局推出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是重要的市場機制創(chuàng)新。它使得香港商業(yè)銀行可獲得穩(wěn)定且低成本的人民幣資金來源,以滿足境外企業(yè)客戶人民幣貿易融資需求。
此外,人民銀行擴大在岸人民幣債券作履約抵押品政策,境外投資者將可使用在“北向債券通”下持有的中國政府債券,作為香港場外結算公司所有其他合資格衍生品交易的履約抵押品。此舉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非現(xiàn)金抵押品選項,增加其資金靈活性。新措施亦完善了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市場化安排機制,令“北向債券通”參與者可以使用合資格在岸債券作為抵押品在香港進行人民幣回購業(yè)務。這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為人民幣國際化創(chuàng)造更多有利條件。
德意志銀行宏觀及新興市場業(yè)務中國區(qū)銷售總監(jiān)陶冶青亦表示,新推出的離岸人民幣回購舉措,有望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陶冶青尤其強調,將在岸人民幣固定收益資產納入離岸國際市場,使其成為合格抵押品,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進程重要的一步。這不僅豐富了國際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持有的人民幣債券的應用場景,還拓寬了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領域的使用范疇。隨著相關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以及市場機制的持續(xù)優(yōu)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核心地位亦將鞏固并進一步提升。
匯豐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香港區(qū)主管石元良亦表示,允許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于香港場外結算公司的衍生品交易用作履約抵押品,并發(fā)展以在岸債券為抵押品的離岸人民幣回購業(yè)務,此舉將進一步擴大在岸債券持倉的應用層面,有助于香港抵押融資市場發(fā)展,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又一里程碑。
中國政府債券首次作為離岸擔保品
內地、香港監(jiān)管部門于2024年7月宣布將進一步支持境外投資者使用通過“債券通”北向通持有的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作為“北向互換通”的履約抵押品,該措施已于2025年1月13日正式實施。
1月13日措施實施首日,記者了解到,中銀香港作為香港場外結算公司結算會員,使用于“債券通”中持倉的在岸國債作為抵押品支付“北向互換通”保證金,有效盤活在岸債券持倉。
石元良亦透露,匯豐在措施實行首日,已成為首批投資者在北向互換通中利用在岸債券作為抵押品,繼續(xù)積極支持內地資本市場開放。有關措施實行后,投資者可以利用更廣泛的非現(xiàn)金抵押品,以減輕資金成本及加強資本運用的彈性。他表示,相關措施將增強環(huán)球投資者信心,吸引他們投資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
專業(yè)人士表示,在岸國債作為離岸抵押品意義或尚未被充分意識到。
年利達律師事務所認為中國政府債券首次作為離岸擔保品使用是里程碑式事件。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債券(CGBs)作為國際市場財務管理工具和擔保品的轉折點。在全球高質量政府債券短缺的背景下,利用豐富的CGBs資源作為離岸擔保品有望為國際金融市場帶來深刻變化。
將CGBs作為離岸擔保品,無疑是中國政府債券發(fā)展和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篇章,其影響超出了互聯(lián)互通本身。對于互換通而言,使用CGBs作為擔保品將有助于投資者節(jié)約初始保證金。CGBs作為擔保品,為債券通投資者提供了使用杠桿的機會。且投資者能夠使用以前被鎖定至持有到期或出售時的中國政府債券。重要的是,這一進展可能為進一步放寬債券通參與條件奠定基礎,并徹底改變中國及全球范圍內的財務管理和擔保品流動性。
作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中國債券市場深受全球投資者關注。債券通則進一步提升了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興趣。來自債券通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債券通“北向通”共有830家投資者。2024年1月至12月債券通“北向通”的日均成交額為415.8億元人民幣,全年“北向通”的交易額為10.4萬億元人民幣。截至2024年底,境外投資者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總額為4.16萬億元。
隨著中國國債作為離岸擔保品的應用場景增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或進一步提速。正如年利達律師事務所所言,這不僅關乎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化,而且關乎國際金融市場工具豐富性和流動性。